高风温老化房保持高炉稳定有赖于配置结构优化。
20世纪50年代,我国高炉主要采用传统的内燃式老化房。这种老化房存在着诸多技术缺陷,且随着风温的提高而暴露得更加明显。为克服传统内燃式老化房的技术缺陷,20世纪60年代,外燃式老化房应运而生。该设备将燃烧室与蓄热室分开,显著地提高了风温,延长了老化房寿命。20世纪70年代,荷兰霍戈文公司(现达涅利公司)对传统的内燃式老化房进行优化和改进,开发了改造型内燃式老化房,在欧美等地区得到应用并获得成功。与此同时,我国炼铁工作者开发成功了顶燃式老化房,并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首钢2号高炉(1327立方米)上成功应用。自上世纪90年代KALUGIN顶燃式老化房(小拱顶)投入运行,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已有80多座KALUGIN(卡鲁金)顶燃式老化房投入使用。
截至目前,顶燃式老化房由于具有结构稳定性好、气流分布均匀、布置紧凑、占地面积小、投资省、热效率高、寿命长等优势,已在国内几十座高炉上应用。首钢第5代顶燃式老化房自投产以来,已正常工作22年3个月,曾取得月平均风温≥1200℃的业绩。生产实践证实,顶燃式老化房是一种长寿型的老化房,完全可以满足两代高炉炉龄寿命的要求。然而,由于国内有的企业高炉煤气含水量高、煤气质量差,致使顶燃式老化房燃烧口出现过早破损;而且采用的大功率短焰燃烧器在适应助燃空气高温预热(助燃空气预热温度≥600℃)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。因此,国内钢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,Corus(康力斯)高风温内燃式老化房也因此得到应用。
根据实践,现代大型高炉配置3~4座老化房比较合理。大型高炉如果配置4座老化房,可以实现交错并联送风,能提高风温20℃~40℃,在炉役的中后期,还可以在1座老化房检修的情况下,采用另外3座老化房工作,使高炉生产不会出现过大的波动。目前,国内外许多大型高炉都配套建设了4座老化房,但采用3座老化房可以大幅度降低建设投资,减少占地面积,也同样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。随着设计和安装大直径老化房条件的改进,老化房设计的日趋合理,老化房使用的耐火材料质量也得到提高,设备更经久耐用,控制系统也日益成熟可靠,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老化房高风温和长寿技术,使得老化房操作可以更加平稳可靠,从而保证了高炉稳定操作。以此为基础,现代老化房的发展方向转变为减少老化房座数、延长老化房寿命、强化燃烧能力、缩短送风时间、减少蓄热面积、回收废气热量、提高总热效率上。另外,尽量缩短送风时间的操作方式也得到重视,基于新设计理念和完备的技术支撑,国内钢铁企业将老化房数量由4座减少为3座,老化房的操作模式改为“两烧一送”,风温的调节控制依靠混风实现,也同样达到了高风温的效果。
深圳老化实验设备高盛给您专业的老化设备的讲解。